找到相关内容283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法与现实生活

    心念及行为,但我们却往往无知,这是世法的根本面貌。正如《地藏菩萨本愿经》中地藏菩萨所说的:“我观是阎浮众生,举心动念,无非是罪,脱获善利,多退初心,若遇恶缘,念念增益”,我们的情形恰是如此。如果我们...生活的大乘菩萨精神,因为佛法的真精神必然是以不舍众生,献身世间的普贤愿行为归趣的,如《金刚经》言:“所有一切众生之类,若卵生、若胎生、若湿生、若化生、若有色、若无色、若有想、若想、若非有想非想,我...

    邓俊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43654500.html
  • 登封石阙石坊与造像石幢

    的须弥座上,双狮头、项鬣毛螺形下垂,胸腔前突,系戴铃当,鼓目斜视,最具个性特点。   综上所述,虽然石刻本身无知,但这些嵩山石刻达到了中国石刻艺术的完美程度,给观者的感觉既丰富又神奇:冰冷的石刻...

    郑州日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11559214.html
  • 大智禅师碑铭(并序)

    手,垒足而卧。此则知身非实,处疾不乱,奄忽弃世,知者。皇帝降中使特加慰,寻策谥号曰大智禅师,即大智本行,皆悉成就,以禅师能备此本行也。禅师法轮,始自听琶达摩,大教东派,三百馀年,独称东山学门也,...山灵泉寺,读《法华》、《维摩》等经,勤力不倦,时月遍诵,略所遗。後於夜分,端唱经偈,忽闻庭际若风雨声,视之,空中落含利数百粒。又於都福先寺师事□法师,广习大乘经论,区析理义,多所通括,以为未臻元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72863101.html
  • [杂阿含经]研习“杂阿含经”论增上心学

    正见乃至正定。”此外,尚有:有有观定、少观定、观定等。   有关八胜处、八解脱、九次第正受,三昧,分别阐述如下:   1、八胜处:①内有色想,观少许若好若丑的诸外色,得这样...;二禅正受时,观止息;三禅正受时,喜心止息;四禅正受时,出入息止息;空入处正受时,色想止息;识入处正受时,空入处想止息;所有入处正受时,识入处想止息;非想非非想入处正受时,所有入处止息;想受灭正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4863839.html
  • 唐故圭峰定慧禅师传法碑并序

    世。其法宗之系也如此。大师本豪家,少能儒书,欲干世以活生灵。偶谒遂州,遂州未与语;退谒徒中,见其全然若思而念,朗然若照而,欣然慕之,遂削染受教。道成,乃谒荆南,荆南曰:“传教人也,当盛于帝都。”...功高场,会盛法筵。不染而住,淤泥青莲,性去来,运有推迁。顺世而叹,众生可怜。风号晚野,涛泣夜川。□然而去,溺者谁前。岩崖荆榛,阴绝危悬。杖锡而过,踣者谁肩。不有极慈,孰能后先。吾师何处,复建桥般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3865927.html
  • 禅宗及禅学研究

    严格区分。那么,“禅”的主要含义究竟是什么呢?为了便于把握,我们再举一些印中佛教文献中的说法来考察。   《长阿含经》卷八中在论述四禅时说:“复有四法,谓四禅。于是比丘除欲恶不善法,有有观,离生喜乐,入于初禅。灭有觉观,内信一心,观,定生喜乐,入第二禅。离喜修舍念进自知身乐,诸圣所求,忆念舍乐,入第三禅。离苦乐行,先灭忧喜,不苦不乐,舍念清净,入第四禅。”在这里,禅主要是对人情感和意念的控制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34871052.html
  • 佛教中为什么不把吃植物当作“杀生”

    造作的任何行为,都离不开“觉知”,倘若像草木一般无知,如何能分辨善、恶价值?又怎会受善、恶业的牵引而轮回呢?   佛教所说的不杀生,是指不伤害有情众生,因为佛教认为:有情众生从无始以来都做过我们的...众生因为可以感受上面所说的八苦,因此悉达多太子把这类众生成为有情众生。所以我们常看到佛教里有“有情”、“有情众生”、“一切有情”等字词,指的都是这类能感受八苦的众生。   而植物则属于“无情”众生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335681717.html
  • 藏传佛教与藏族酒文化

    ,卷入政治的勾心斗角之中,这本身即与佛教宗旨相矛盾。但喇嘛教的领袖却能处之泰然,自圆其说,因此,它能包容酒文化,并让它发展,就为怪了。   酒,“天之美禄也”。“少饮则和血行气,壮神御寒,...一直不能“摄界归脉”。一天吃了妹妹送来的酒和未婚妻送的美味食物后,功夫陡然大进。打开师父所赐的秘卷一看,才知道修行到一定程度后,“要全靠好饮食”“多少喝一点酒”,才能把全身脉结打开,生出乐、明、分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9330082867.html
  • 棘梁山摩崖造像

    经》,字径16厘米,其经文为“世尊云何能/断一切诸有/佛言善男子/若现实相是人能断一切诸/有须跋陀言世尊云何名入/实相善男子无相之相名入/实相世尊云何为无相之/相男子一切法自相□他/相及自他相□日相/作相去受相作者相去/受者相无法非法相无名/女相士无相口口/时节相口力相□名他/相口口生老相口/口卣卣相果相果/口相书口相明暗/知者相菩提/无业口相烦口相烦□...

    杨浩 李甲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21390202.html
  • 求法与防魔

    互相轮流给弟子嗅,一直嗅到香的不香了,臭的不臭了、香臭两失境界,成了鼻根清净,这是香灌顶。……  第四,味灌顶:上师持一很辣的东西(辣椒),先将舌头麻木了,然后叫你食百味,百味变成,这是“舌根清净”。[杨按:按照卢所说的香、味二种灌顶之说,医生动手术时,先注射麻醉剂,使病人(痛觉),岂非身根清净?!但这样,却与般若波罗蜜多正好相反。  据冯达庵大阿奢黎著的《心经广义》P65云:“般若波罗蜜...

    杨佛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4939867.html